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违反道德、伦理或规范的行为。尽管不同的学术机构和学术界有不同的规定和准则,但一般来说,以下行为可被视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一部分:
杜撰:杜撰一般是指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从而支持理论的正确性或者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它表现为对科学和实验结果的不尊重,按照个人主观意愿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剽窃:剽窃是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欺诈行为。它不仅包括对他人作品字句、内容的直接使用,也包括将他人学术论著的思想、观点、结构、体系等元素作为自己论著的基本元素加以使用并发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不注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出处来源而随意使用。
多次发表(重复发表):将同一份研究成果重复发表为多篇文章,以获取不当的学术声誉或其他利益。
篡改:数据篡改,选择性删除、修改原始数据或文字记录,图像篡改,拼接/增减/增强图像误导解读;文献曲解,歪曲引用文献本意
伪造引用:在论文中虚构引用文献或引用不存在的文献。
作者顺序和署名问题:不按照实际贡献来确定作者的顺序,或未经授权将他人列为作者,或未将实际贡献者署名。
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违规行为,对学术研究、学术声誉和公共利益都会造成损害。我们需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提高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质量水平,促进学术领域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咨询在线编辑!
【张老师】
微信号:aiqikan0009
手机号:170764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