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论文的正确署名不仅表明作者身份、便于检索,也与利益相关,表明作者在研究中的共贡献。多作者论文如何正确署名呢?

署名模式
目前论文署名有4种排序模式:贡献力递减模式、姓氏顺序模式、随机模式、U型模式。
(1)我国使用较多的是贡献力递减模式,
(2)国外较为常见的是贡献力递减模式和U型模式。
(3)U型模式即贡献最大的作者位于第一作者和末位作者,次要贡献作者放在中间位置。
(4)合作论著应联合署名,署名次序应按对论著的贡献排列,执笔者或总体策划者应居中署名第一列,不可按资历、地位排列水序。按对成果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列,也要符合当事人自愿原则。
每位作者的姓名应使用真实姓名,且在论文中保持一致的拼写方式。除姓名外,还应提供每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具体的院系、研究所等,单位名称需使用标准全称。如果作者在多个单位有任职或参与研究,应列出所有相关单位,并在作者姓名上标注相应的数字或符号,与单位列表对应。此外,提供每位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以便读者或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电子邮箱应选择常用且稳定的地址。
在论文的某个部分(通常是摘要之后或致谢之前),详细说明每位作者对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具体贡献。例如,“作者A负责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作者B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论文初稿的撰写,作者C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和结果讨论” 等,这样可以让读者清楚了解每位作者在研究中的角色和贡献。
不同的学术期刊可能对作者署名有特定的格式和要求,在投稿前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循。这些要求可能包括作者姓名的排列方式、单位信息的格式、作者贡献声明的具体内容和位置等。有些期刊还可能要求作者提供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以确保作者身份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在多作者论文署名时,要做到公正、透明,清晰反映每位作者的贡献,并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期刊要求。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咨询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