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步:具体指出外在结构和主要论点 读者必须明确三件事:引言在何处结束,正文在何处开始;正文在何处结束,结论在何处开始;引言中的主要论点句在何处,结论中的论点句在何处。为了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找到这些要素,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在引言之后另起新段落,在撰写结论时也另起新段落。实际上,在引言之后和结论之前必须有额外的空行。如果篇幅允许,在这些连接处可以放置小标题,以避免读者遗漏。在结论中强调最能表达作者论证的主要论点和问题的答案。现在比较一下引言和结论中的论点。它们不应该相互矛盾,明确且有争议的论点应该放在结论中。如果你在引言中的论点句模糊不清,那么就需要将其修改得更加具体。(二)第二步:具体指出主要章节及其论点 关于组织结构,还有另外三件事读者必须明白:每个章节在哪里结束,下一个章节从哪里开始;每个后续章节如何与前一个章节联系;每个章节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对于整篇论文所做的每一步,同样适用于每个章节的修订步骤。划分正文为几个主要章节,在它们之间留出额外的空行。如果作者自己找不到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界限,更不用说读者了。在每个主要章节的导言后面添加斜线标记。每个章节之前,必须另起一个短段来介绍该章节。在每个主要章节的结论之前加上斜线标记。如果章节不超过一页,可能也不需要单独的结论。在每个章节中,表达强调该章节中论点的句子(该论点可能是你论证的主要理由之一)。如果你找不到论点的句子,读者也会找不到。一般而言,这个句子应该放在该章节导言的结尾部分。如果你不愿意这么做,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将这个强调论点的句子放在该章节的最后(千万不要把章节中唯一的论点放在段落中)。突出显示每个新章节的前几个字,它们应该能够表明该章节与前一个章节的关系。读者必须明白为什么每个章节要这样排列,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会觉得阅读无法连贯。如果你不能快速完成这些步骤,说明你的组织结构可能有问题。请回顾一下如何整理思路和组织论证。当你明确自己的论点之后,制作一个你可以快速浏览的大纲。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我试着将这些句子组合成一个段落,它会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可能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三)第三步:诊断主题的连续性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是否在概念上“串联在一起”。这是非常耗时的工作,但是却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你必须寻找贯穿于引言、正文乃至结论中的关键概念,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你的核心思想。如果读者无法理解贯穿你文章的关键主题,他们可能会认为该文章缺少重点。